loading..
首页>宏观>事实/观点>江浙皖等地遭遇淡季"电荒"

江浙皖等地遭遇淡季"电荒"

文章来源:新京报2011-05-16成为付费会员|欢迎免费试用
股票估值网点评:又见电荒,一方面是煤价高企带来的成本压力,使火电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不高,据统计,目前湖南全省超过一半的火电装机处于停机检修状态,河南超过两成,另一方面从去年“运动式节能减排”得到好处的重点关注行业,如有色、化工和水泥等高耗能行业产能利用率高企,用电也高企。目前煤电压力已迫使电价部分上调,对火电企业形成利好,而在普遍限电的新产业背景下,高耗能行业整合预期增强,其中,电力自给率较高的企业的成本优势明显,业绩或将亮眼。这两类企业值得关注。
      综合新华社电 近两个月在浙江、江苏、安徽等省已出现拉闸限电现象。有关专家认为,今年有可能是自2004年大缺电以来最困难的一年,目前煤炭涨价与电网建设滞后加剧“电荒困局”。
 
长沙城区所有路灯减半开启
      浙江省正在经历近年来最为严重的电荒。“才过了几年宽松一点的日子,没想到电荒又来了。”近两个月来,浙江电力调度通信中心主任李继红几乎每天都在忙同一件事:把周边省市富余的电“挖”过来。
      据悉,浙江大量企业不得不在开春之季就面临“开三停一”、“每周停二”等形式的限电措施。
      记者近日从长沙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了解到,长沙市目前电力紧张形势异常严峻。长沙市已经紧急制定节电措施: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城区所有路灯减半开启、景观灯一律停止使用、公共机构电梯4层以下不停等。
      此外,宝钢已得到确认,在6月至9月的用电高峰期,电力部门将对其上海生产基地实施一定的限电措施。
 
煤价连续上涨电厂亏损扩大
      最新数据显示,环渤海地区港口动力煤价格已连续八周上涨,作为我国煤炭市场风向标的秦皇岛港动力煤价,再度刷新两年半新高。不断走高的国内煤价,使得沿海地区电厂燃煤机组大面积陷入发电亏损困局。
      据了解,在目前的电煤价格下,江苏省60万千瓦以下的燃煤机组已处于发电即亏损的困境,记者从江苏扬州第二电厂、华能金陵电厂也了解到类似的情况。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浙江、江苏、江西、湖南、重庆等地相继出现了夏季高峰之前的淡季电荒,与此同时,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则面临电力外送困难,“东部缺电,西部窝电”问题的出现,即结构性矛盾造成。
 
数据:4月份用电量同比增11.2%
      本报讯 (记者钟晶晶)上周六,国家能源局披露的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全社会用电量37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2%,这一增速较3月份用电量增速降低2.2个百分点。
      中电联统计部主任薛静认为,4月用电量增速依然强劲,因为4月份的日均用电量依然与3月份相当。
      能源局还公布,前4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146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4%。
      分地区来看,薛静表示,目前华东缺电大省浙江、江苏的用电量同比增速分别为7.3%和11.3%,较3月份的同比和环比都有所回落,从季节性来看也是正常的,因为4月本来就是传统淡季。但西部省份同比增速上升较快,如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分别达到22.3%、17.5%、18.1%和34.8%。
      针对当前部分地区出现的用电紧张,电监会日前表示重要原因在于不少发电机组因为发电亏损而闲置停机。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当前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发电企业的积极性不高,而受到政府要求稳定电煤价格的影响,供煤企业的积极性也受到打击。
 
分析:“电荒”警示调结构刻不容缓
      专家称,推进经济转型是电力可持续发展之道。
      据新华社电 “电荒困局”须“解”在电外。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各级政府而言,电荒考验的是对经济结构调整紧迫性的警醒。
      记者在浙江省工业用电比重最大的十个行业用电情况表上发现,今年1至3月用电量增长率最高的是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同比增幅为73.17%,其次是非金属矿制品业,同比增幅为23.82%。
      前几年,国家曾要求进行差别电价试点,要求对一些高能耗、不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的企业、行业实行惩罚性电价。但在浙江地方政府提交给电力部门、要求实施差别电价的企业目录名单中,至今只有6家企业。
      一位专业人士说,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目录只是基本门槛,这个门槛最终定高定低,发言权完全在于地方政府。有关专家认为,只有运用行政、经济和技术手段,推进能源利用方式与经济转型升级,才是电力可持续发展之道。
 

归档文章/报告:
  • 事实/观点
  • 本周更新报告名单
  • 每周《个股评级总汇》
  • 最新《个股报告》

咨询电话:+86 755 3301 1771      服务邮箱:admin@gupiaoguzhi.com

免责声明:本系统根据市场公开信息整理生成,仅供参考,不具推荐和投顾功能,投资者风险自负。本站所有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07-2024 中股(深圳)投资研究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02172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