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26日,已有30个省市披露了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地方一季度经济成绩单发布接近尾声。30个省市一季度GDP同比增速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总体开局良好。但值得注意的是,除海南、新疆外,其他省市两年平均增速均低于2019年同期水平,且经济修复的地区间不同步现象较为突出。
本周进入一季度宏观数据密集公布的一周,金融数据打响头炮。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3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显示,3月CPI由上月下降0.2%转为上涨0.4%。
全球通胀预期上行,美债收益率突破1.77%,美元指数大幅拉升,已经有巴西、俄罗斯和土耳其等新兴经济体先后加息,全球似乎进入了加息周期,那么美联储未来的货币政策正常化对我国有什么影响呢?这个问题目前已经引起很多人关注。
国家统计局将于近日公布3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多个机构表示,预计3月CPI同比涨幅重新回正;春季基数效应减退,猪肉鲜菜价格继续回落,或拖累反弹幅度。
3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胡祖才,秘书长赵辰昕介绍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有关情况。宁吉喆在会上表示,今年我国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还需要进一步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加大补短板力度,拓展投资空间,增强投资增长后劲,合理扩大有效投资。在新型基础设施方面,今年将出台“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拓展5G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建设。
国家统计局将于3月10日公布2月CPI数据。机构预测,翘尾因素叠加食品价格回落,2月CPI将小幅回落,同比将继续处于负区间。
[1/482] 每页9条 共4337条记录 |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跳转到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