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首页>宏观>事实/观点>民营银行概念白热化

民营银行概念白热化

———金融风险溢出不容忽视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网2013-10-08成为付费会员|欢迎免费试用
股票估值网点评:
    民营银行牌照一开放,便引来众多公司热捧,可见银行生意模式之好,大家全都想分一杯羹。对于非金融行业公司创办民营银行,好处一方面在于可以获得更好的资本回报,另一方面能够通过银行体系实现自身封闭体系内的资金流通,缓解自身资金压力。但目前民营银行仍面临如何风险控制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意味着民营银行即便创立也是小范围试点,无法给现有银行体系造成影响。对于现有银行业来讲,虽暂时无虞,但未来竞争加剧已是必然趋势,投资者也需要相应放低对于银行业的估值水平。
      民营银行概念股遭热炒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公示信息中所显示,目前,已有苏宁银行、华瑞银行、苏南银行、锡商银行、中联银行等民营银行名称获国家工商总局核准。北京、广东、温州等地多家民企也在积极筹划申请设立民营银行。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也让其在金融改革领域承担的排头兵角色受到各方瞩目。9月29日,银监会发布通知,明确表示,“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在区内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参股与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区内设立中外合资银行。”
  宏观信号的释放给证券市场装上了马达,民营银行概念股受到热捧。9月以来,红豆股份中关村苏宁云商等争夺民营银行牌照的上市公司股价均大幅上涨。据统计,苏宁云商从8月23日确认发起设立银行起,截至9月26日,股价由7.64元上涨至13.23元高点,涨幅为73%,23个交易日内,市值激增400多亿元。但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判断,不排除有相关的上市公司借助金融改革概念进行拉升股价的行为。
  尽管工商总局已经批准少数民营银行的名称申请,但作为银行牌照的审批机构,银监会目前为止尚未向任何申请企业发放经营许可证。
  资本高回报率是主因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等金融领域的改革逐步深入,民营银行的机构准入可以说是必然趋势,我国的金融体系相对滞后,引入市场竞争、放开金融机构门槛是比较清晰的方向。”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刘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民营银行可以进入这样一个高利润行业,对于上市企业本身来说是重大利好消息,本身也是金融产品多元化的一个重要补充。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表示,近期的申请热潮反映出中国多年以来积压的设立民营银行的巨大需求。著名经济学家王连洲也认为,设立民营银行有利于打破大型银行对市场的垄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倒逼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进行产品改革,更好满足中小企业和农村地区的发展需求。
  从战略的角度来考虑,上市公司积极申请银行牌照有其内在原因。业内人士表示,银行业务以及相关金融业务都是上市公司供应链环节中的重要部分,能够通过银行体系实现自身封闭体系内的资金流通,就可以在企业资金安全方面给企业吃上一颗“定心丸”。以牌照获批的苏宁银行为例,苏宁目前已经有保险、小额信贷、支付平台、基金等多个金融产品,苏宁银行则将成为苏宁金融资本流动的核心平台。
  防止金融行业风险外溢
  刘俏表示,如果以目前的单一上市企业来做一家银行的做法,恐怕难以界定清楚银行到底是为控股公司本身融资服务还是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放开民营银行机构准入的改革方向是对的,但是需要进一步细化,警惕银行成为企业自身的赚钱机器。我个人认为,在股权结构上,应该以若干个发起人来替代单一上市公司控股,相对比较分散的股权结构可以避免银行被单一的利益取向所控制。”刘俏说。
  随着贷款利率下限放开,利率市场化的加速前行,银行业的竞争态势也将进一步加强。有专家指出,未来民营银行很可能享受不到之前高利润时代的利好环境,而是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上市公司能否保证银行资本充足率也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从国际实践来看,银行业机构与普通企业不同,一旦经营破产倒闭,可能出现风险外溢的情况。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同时,也要防范风险。”银监会研究局副局长龚明华说。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天勇表示,民营银行在经过少数试点之后才会进一步开放门槛,但需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和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存款保险制度可以把银行的损失与存款人的损失隔离开,而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可以隔绝单一问题银行的风险传导。只有加强风险控制,保护各方面利益,上市公司创办银行才能真正服务实体经济。目前,这条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归档文章/报告:
  • 事实/观点
  • 本周更新报告名单
  • 每周《个股评级总汇》
  • 最新《个股报告》

咨询电话:+86 755 3301 1771      服务邮箱:admin@gupiaoguzhi.com

免责声明:本系统根据市场公开信息整理生成,仅供参考,不具推荐和投顾功能,投资者风险自负。本站所有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07-2024 中股(深圳)投资研究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02172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