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首页>宏观>事实/观点>11月汇丰PMI重上枯荣线

11月汇丰PMI重上枯荣线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2012-11-23成为付费会员|欢迎免费试用
股票估值网点评:
    从汇丰最新公布的11月PMI预测值看,自8月PMI值触底达到47.6来,已连续4个月环比回升,此次更是年内首次达到枯荣线以上,经济企稳信号进一步增强。从历史上来看,官方所公布的PMI虽与汇丰PMI值间存在1-2%的差额,但总体变化趋势是相一致的。官方PMI在10月已达到50.2,登上枯荣线,若以此次汇丰预测PMI值环比增长0.9来计算,官方11月PMI值很可能达到51以上。可以看出近期各项经济数据都在好转,经济回暖信号也逐步增强,但与之相背离的却是股市的低迷。本周内上证指数连续两次盘中失守2000点,而1995.17更是创下近几年来的新低。看来股市连年的低迷,给投资者信心造成一定影响,若想股市回暖,恐怕投资者信心恢复仍需一定时间。
      继10月份明显反弹,汇丰中国昨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1月,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再度反弹,并13个月来首次站上扩张区间,显示经济复苏态势有所巩固。
 
  制造业PMI是一个宏观经济先行指标,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时,反映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经济收缩。11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为50.4,明显高于10月的49.5。
 
  综观市场人士的评论,各方普遍认为最新数据能够说明政府的刺激政策见效,经济正在回升,但是部分分项指标也显示,决策层面仍需要保持政策平稳,以防止经济再次探底。
 
  反弹态势尚不牢固
 
  “11月PMI环比回升0.9个百分点,强于季节性。11月份是传统淡季,2006-2011年,11月份汇丰PMI环比平均下跌1.4个百分点,扣除2008年金融危机外,平均下跌0.8个百分点。11月PMI处于荣枯线之上,并创13个月新高,回升幅度也强于季节性,显示制造业淡季不淡。”对于昨日的最新数据,有分析师如是评论。
 
  细观指标,11月产出指数回升3.1个百分点至51.3%,创下13个月新高,表明制造业生产保持增长,且增速连续两个月加快。这表明刺激政策确已见效。
 
  新订单指数连续两个月扩张,11月为50.2(10月51.2)。虽然新订单指数有所回落,但是好于季节性。2006-2011年,11月新订单指数环比平均下跌2个百分点,扣除2008年金融危机外,平均下跌1.6个百分点。
 
  其中,新出口订单超预期回升至52.4,为2010年5月以来的高点。这与美国11月制造业PMI和新订单初值均创近5个月新高相吻合,说明年末外需有望继续回暖。
 
  不过,在需求回升弱于产出的情况下,这对价格产生了压力。11月PMI产成品价格指数小幅回落(11月为50,低于10月的50.8),而购进价格指数基本持平(11月为53.4,10月为53.1)。据市场人士解读,这可能反映企业信心已经恢复,但是市场终端需求还没有真正起来,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目前经济企稳反弹的态势并不稳固。
 
  “汇丰制造业PMI初值回到50以上,显示中国经济回暖的势头仍在持续。受内需反弹以及好于预期的出口订单拉动,企业生产活动回暖。去库存接近尾声推动了原料采购增长、生产扩张。部分行业进入补库存阶段同时也拉动了采购量及采购价格的回升。当然,其可持续性仍有赖需求条件的继续改善。”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曲宏斌昨日总结说。
 
  “当心经济现双底”
 
  曲宏斌昨日称,中国经济的复苏仍在初始阶段。目前的汇丰中国PMI指数仍低于其长期平均水平51.7。就业指数也仍在50以下,所以接下来仍需要政策保持宽松保持力度,以避免经济W”形双底复苏。
 
  显见的是,鉴于目前欧债危机仍多曲折,美国面临财政悬崖,未来外需前景仍难以乐观。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本周二刚刚公开承认,年内完成10%的外贸增速目标非常困难。
 
  曲宏斌认为,通胀压力温和可控的前提下,货币政策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及准备金率下调以保持流动性相对充裕仍有必要。财政对基建投资的支持力度也应该继续加强。
 
  持类似谨慎态度的不仅是汇丰。高盛高华昨日就提醒,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将相对稳定,但仍需警惕经济面临的短期风险,因为出于对流动性规模性规模的控制,不排除货币政策在2013年初有所收紧,且四季度财政支持力度恐较往年有所减弱。
 
  不过,总的来看,虽然多有声音呼吁政府继续宽松,但是大部分专家都认为,最好的可能就是政府维持现在的力度,“经济回升但通胀不高的情况下,估计货币政策还是中性的,不紧也不松。”
 
  花旗集团经济学家丁爽昨日称,中国11月汇丰制造业PMI进一步证实中国经济处于上升趋势,并在四季度延续上升动能;预期中国货币政策将持续当前的宽松状态,到明年晚些时候政策可能会转向中性。

归档文章/报告:
  • 事实/观点
  • 本周更新报告名单
  • 每周《个股评级总汇》
  • 最新《个股报告》

咨询电话:+86 755 3301 1771      服务邮箱:admin@gupiaoguzhi.com

免责声明:本系统根据市场公开信息整理生成,仅供参考,不具推荐和投顾功能,投资者风险自负。本站所有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07-2024 中股(深圳)投资研究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02172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