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首页>宏观>事实/观点>外贸企业获“喘息机会”

外贸企业获“喘息机会”

———全年“保十”仍艰巨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2012-09-13成为付费会员|欢迎免费试用
股票估值网点评:海关总署10日公布的进出口数据加剧了市场对内外需双双放缓的担忧。数据显示,8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292.9亿美元,同比微增0.2%;出口增幅从7月的1%略微扩大至2.7%;进口增幅则从7月的4.7%下滑至-2.6%,为七个月来首次负增长,如果扣除今年1月(春节因素),则为2009年10月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在此背景下,昨日国务院出台了八项政策以应对疲软的外贸出口现状。不过令人堪忧的是,与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的扶持政策相比,此次出台的政策缺乏新意,出口退税、降低融资成本等仍然是主要的扶持手段。而对于我国外贸出口行业来说,过去的低成本、低汇率、高需求的好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产业升级、低端产业转移至东南亚、南亚等地区是大势所趋,昨日出台的政策对于外贸企业短期内尚有一定的扶持作用,然而长远来看,其作用可谓微乎其微,我国在外贸出口方面的形势难言乐观。
      8月份数据成为研判全年外贸走势的一个重要窗口。海关总署最新的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出口同比增长了2.7%,进口下降了2.6%。
 
      惨淡的外贸数据意味着全年“保十”压力增大。分析人士认为,未来几个月份,我国外贸形势将很严峻。国务院此次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外贸的效果还需要观察,全年实现10%的增长目标仍面临较大困难。
 
      “短期来看,政策将对处境困难的外贸企业有所扶持,给予我国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拓市场的空间,尤其是给予中小企业更多适应外贸环境的喘息机会。”东吴证券宏观分析师强琪菁说。
 
      不过,长期来看,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比重超过10%,在原有模式下,再度大幅增长难度较大,只有提高整体出口商品附加值,实现出口升级,才能保证出口企业的快速发展。
 
 外贸形势堪忧
    
      如果说2008年金融危机让外贸企业初试寒意,那么现在依然是“严冬”季节。广东东莞一位服装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之前危机的时候,由于原材料和人工很便宜,其订单并未受到太大影响。但今年订单严重减少,哪怕是在圣诞季,企业的情况甚至比面对金融危机时更困难、更严重。
    
      除了企业的感受外,数据也同样透露出外贸糟糕的状况。“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是国内小商品生产厂家和国内外采购商的重要参考依据。自2006年11月发布以来,“义乌指数”一直都在指数基点1000点以上,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最低也仅到1060.82点。
    
      但这一数据自去年9月开始便一路下滑。到2012年2月,“义乌指数”首次跌破1000点,在5月创下了973.03的最低点。8月依然保持在997.66这样的低点。
     
      “需求是外贸发展的基础。”商务部人士指出,当前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非常困难的阶段,国际市场需求降低,我国保持出口稳定增长的压力加大。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也称,“我国外贸形势将更加严峻,遇到的困难将更加凸显,工作任务将更加艰巨,要实现全年的工作目标面临的压力将更大。”
    
      交行金研中心的报告也认为,如果外部环境持续疲弱,出口复苏难度有增无减,我国可能难以完成在年初制定的今年外贸出口增速10%的目标。
    
扶持困难企业
   
      这样严峻的形势,高层并未忽略。事实上,今年以来,促外贸的呼声一直没有停歇。早在今年1月,进出口增速“双降”至两年来的新低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曾表示,进出口政策要总体保持稳定,如果要做调整,也应当是鼓励性的多于限制性的。
    
      此后,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多次表示,要在保持进出口政策总体稳定的同时,研究稳定外贸的措施,切实减轻进出口企业税费负担,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8月末,温家宝到广东省调研时再次表示,要高度重视进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推动出口稳定增长。
    
      在8月进出口数据超预期下行,整体经济疲弱态势持续的背景下,稳增长政策力度再次加大,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因此应运而生。
    
      从此次国务院提出的促外贸政策来看,分析人士普遍指出,国务院的政策比较全面,对外贸扶持力度须看具体落实程度。

归档文章/报告:
  • 事实/观点
  • 本周更新报告名单
  • 每周《个股评级总汇》
  • 最新《个股报告》

咨询电话:+86 755 3301 1771      服务邮箱:admin@gupiaoguzhi.com

免责声明:本系统根据市场公开信息整理生成,仅供参考,不具推荐和投顾功能,投资者风险自负。本站所有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07-2024 中股(深圳)投资研究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02172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