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首页>免费报告>行业分析>盈利增速持续放慢,估值依旧偏低

盈利增速持续放慢,估值依旧偏低

———13家上市银行调查分析综述

文章来源:股票估值网 张楠2013-07-14成为付费会员|欢迎免费试用


      中国银行业过往几年那种令人眩目的快速成长,而今已成为美好的回忆,银行业利润增长放缓的趋势,在过去的一年间已被一次次验证。我们研究的13家上市银行在2012年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7.5%,较2011年高达36.3%的增速出现大幅回落。进入2013年,信贷增长放缓、净息差缩窄等行业背景均未发生结构性变化,使得这种趋势依旧延续,一季度13家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再下一个台阶,滑落至13.8%。

      新届政府上台后,货币政策出现明显变化,目标转为适度调节流动性,强调“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并在上半年出台一系列监管新规,控制银行业的潜在风险,加之未来利率市场化的传语越来越多,互联网金融的隐隐浪潮已渐走近,都增强了市场对银行业盈利增长进一步趋缓的预期。

      但与此同时,伴随着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辩护性解释逐渐增多、对利率市场化的担忧逐渐放松和适应,市场对于银行股价值的确认度和认可度也在提高,过去一年银行股指数涨幅达到10.13%,远超于市场同期表现(沪深300指数同期涨幅为-4.08%),这种有点银行股价值发现意味的趋势,在未来延续下去的可能依然存在。虽然银行业盈利面临增长放慢的趋势,但未来三、五年保持10%左右的增长,机会仍大。对应10%左右的盈利成长预期,PE仅为5倍上下,银行股的估值确实存在吸引力,值得市场多看一眼,进一步挖掘。但价值回归有效的过程可能是漫长的,期间难免还会出现波折,应对中国的银行股,确实需要足够的耐心、坚定的理念、以及一些运气,对于拥有这些特质的投资者而言,目前或许是你的机会。

一、评述范围

      《A股估值》收录的上市银行共计13家,其中,国有银行4家,股份制商业银行6家,城商行3家。13家银行成长质量优秀,成长动能全部评级为1,安全稳定评级也全部介于1与2之间,估值亦偏低,目前股价全部均处于我们的估值系统JW4点中低估区域A点的位置,相对未来几年的预期股价区间,几乎均有1-2倍的上升空间。


二、行业分析

      从大的方面看,过去一年银行业盈利增长趋缓的现象是市场关注的重点。但盈利增长趋缓只是银行业展现在世人面前的表象变化,实际上,这背后是由多方面因素所造成的,包括货币政策变化导致信贷增长放缓、同业业务面临更加严峻的监管、利率市场化的推行导致净息差缩窄等等。要想真正了解银行业的变化,则需要透过盈利增长趋缓的表象,透视其背后的原因。本文接下来将从影响银行盈利的主要因素着手,带你看一看银行业赚钱速度放缓的秘密。

      1、信贷规模高增长难再现,未来增速可能进一步放缓

      我们知道,银行最主要的收益是来自于贷款收益,而贷款收益的增长与生息资产规模的变化息息相关,而银行的生息资产的规模增长,与货币供应总量有密切关系。通过分析过去几年M2增长和银行信贷规模的增长,我们发现其中存在极强的相关性,过去几年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实际上是由M2规模的大幅扩张带动的。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央政府推出4万亿刺激计划,大量投资投向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M2增速高达25%以上。同期上市银行信贷规模也出现大幅扩张,全年贷款增速达32.5%。此后,M2增速开始回落,上市银行贷款增速也有所回落,但在2010年仍保持18.5%的高增速。自2011年开始,央行的货币政策发生转变,由2008年的适度宽松转为稳健,此后M2增速稳定在15%左右。

      新一届政府上台半年后,货币政策出现了极大的变化。6月央行货币政策目标转为适度调节流动性,强调“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并通过回购等公开市场操作手段回收流动性,一度在6月末引发市场流动性紧张,出现“钱荒”的局面。即便如此,央行仍多次表态,市场上流动性充足,不会再新注入流动性。央行流动性的收紧普遍被认为是新任总理李克强执政的思路之一:挤水分。流动性的收紧可能会造成未来M2增速的进一步下滑,信贷基础再次收紧。市场对上市银行未来两年贷款增速的预期,便包含在这种信贷规模增长放缓的预期之中。




      2、同业规模大幅扩张,监管压力逐步增大

      过去几年银行业资产结构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同业资产规模迅速扩张,也因此贡献了盈利的增长。从表4中可以看到,自2010年开始,同业资产规模占比开始快速提升。行业同业资产规模占比由8.07%提升至12.82%,其中,兴业银行民生银行等部分股份制银行的同业资产占比已高达30%以上。同业资产规模的扩张为上市银行带来了不菲的收益,2012年业绩增长最快的3家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均属于同业资产占比较高的银行,同业资产规模扩张为其业绩增长贡献不小。

      分析近两年同业资产规模迅速扩张的原因,我们总结主要有两条:一是通过同业资产将表内资产转移至表外,实现高收益。表现为大量银行存款通过理财产品形式分流至同业存款,推动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快速膨胀,进而推动同业资产及其他表外业务发展。二是过去同业资产监管相对宽松。表现为对同业资产的风险资产权重系数为25%(意味着同业业务的资本金消耗更低),同业业务(即使资金的实质用途与贷款相同)不受存贷比约束,无需缴纳存款准备金,对同业资产也不必计提拨备等。



      但同业资产规模扩张背后也存在较大风险:1.同业资产模式实际上是一种“短借长贷”的期限错配方式,利用短期同业拆借的低成本,投向收益更高的长期项目。在流动性宽松的环境下问题不大,但如流动性突然收紧,如6月末,则会出现“钱荒”现象,在市场上找不到短期资金,从而大幅抬高短期资金成本(出现拆借利率飙升)。2.同业资金投向的长期项目如信托等,存在刚性兑付的隐忧。特别在同业资产风险权重系数较低(25%)的情况下,存在风险计提不足的现象。

      今年以来,监管层也发现日益放大的同业风险,下发多条监管新措施规范,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下发关于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简称8 号文。主要包含两点内容:一、商业银行应实现每个理财产品与所投资资产(标的物)的对应,做到每个产品单独管理、建账和核算。通过单独建立账户和核算的方式,控制理财产品的风险性。目前约有3万款存续理财产品需要单独核算,这个过程可能最快也需要3-6 个月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新的理财产品尤其是理财资产投向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理财产品的继续发行将受到严格的控制。二、商业银行应当合理控制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总额,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余额在任何试点均以理财产品余额的35%与商业银行上一年度审计报告披露总资产的4%之间孰低者为上限。截止2012年年底,银行业的总资产为133万亿元,按照总资产4%标准计算全行业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余额上限为5.3万亿元,2012年末全行业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实际余额只有2.1万亿元,尚有较大空间。但是按照理财产品余额的35%计算的话,2012年末全行业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投资额占理财产品余额已经达到30%,部分银行已经超限(如民生银行)。未来银行需要通过减少非标准化债权产品的投资来实现,新发理财产将会受限。此一部分盈利贡献将会收窄。

      3、净息差先升后降,未来走向可能出现分化

      12年上市银行净息差与11年相比整体保持稳定,受11年加息滞后影响于12年中期达到阶段高点后,由于降息及存款浮动范围扩大而环比下降,年末平均净息差较11年末仅上升1BP。各行息差表现分化明显,其中北京银行兴业银行增幅较大,同比升幅在9%以上,推动息差同比上升的原因主要为11年加息滞后影响及银行在资产及信贷方面的结构调整。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南京银行年末净息差同比降幅较大,降幅均在6%以上,主要由降息重定价速度较快及存款成本上升所致。13年1季度,由于降息重定价影响,大部分上市银行的净息差较12年末均有所下降。从目前发展趋势看,随着贷款重定价的完成,2季度后行业息差有望短期趋稳,但可能一定程度上受到6月末短期资金价格飙升影响。



      从长期来看,未来利率市场化的推行可能使银行业净息差逐步走低。过去几年,央行一直为利率市场化做着不懈的努力,其中包括银行间拆借利率的放开,票据、企业债等自主定价以及存贷款利率有限度的幅度,但最基本的存贷款基准利率仍受管制。

      从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来看,目前存贷款利率管制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金融商品的价格,也使得利率这一重要的经济杠杆难以充分发挥作用,需要通过利率市场化来理顺金融商品的价格体系,提高利率的敏感性和弹性,恢复利率杠杆应有的作用。而利率市场化将有利于中央银行对金融市场间接调控机制的形成,对完善金融体制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正如周小川所说,利率市场化的推行需要一定条件,包括一个充分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财务“硬约束”和“软约束”银行的竞争)、商业银行要敢于承担风险定价的责任等。

      目前来看,这些条件正逐步成熟,2013年周小川也多次表示利率市场化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是进一步推行利率市场化的好机会。可以遇见的是,未来利率市场化是趋势,银行业受此影响,净息差可能出现分化,优秀的银行净息差可能扩大,较差的银行净息差出现缩窄。但银行业总体净息差较目前将呈现下滑趋势。

      4、中间业务重拾增长,短期内将受压于理财产品监管

      在利率市场化推进及新资本协议实施的背景下,各银行纷纷进行战略调整,强调低资本消耗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其收入逐年提高,营收占比亦稳步提升。分业务来看,中间业务分为传统业务和新兴业务。传统业务主要是业务手续费、理财产品收入。过去几年各银行均加大银行卡业务力度,银行卡手续费收入较快增长;而随着居民理财意识增强,银行理财产品爆发增长,业务收入也出现大幅增长。新兴业务主要是投资银行以及财务顾问业务。近一两年,得益于债市扩容及财务顾问业务发力,高附加值的投资银行业务发展迅速,成为中间业务的新亮点。

      回归过去一年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情况,12年初由于银监会“七不准”对于银行业存在的部分乱收费现象进行整顿,对传统的业务手续费收入造成较大冲击,12年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平均增速放缓至12.1%。其中国有大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速下滑明显,收入增速皆下滑到个位数,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国有大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长对传统业务手续费收入依赖性较强。相对而言,银监会对于乱收费现象整顿对于股份制银行影响较小,12年各家股份制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仍保持快速增长,其中增长较快的兴业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而这四家银行12年同业资产占比均达到20%以上,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高增长可能来自同业资产带来的理财产品收入。另一方面,12年城商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也保持了快速增长,其中北京银行增幅较大,主要是依靠债券承销取得的。

      13年一季度,在去年低基数的基础上,银行业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速出现回升,同比增长23.6%,变化主要体现着国有大行,其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长回升至15%以上,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则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但值得注意的是,8号文施行后,对理财产品发行增长将造成一定影响,将一定程度上减少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特别是对于非标理财产品占比较多的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来说影响较大。


      5、不良开始反弹 

      由于经济增速下滑,企业经营状况恶化,银行不良贷款在多年下降后出现反弹态势。12年末上市银行不良余额为4018.56亿元,较11年末增加321.18亿元;不良率为0.92%,较11年末下降0.05%(表7)。但不良余额的表现出现分化:国有大型银行中,除交通银行外,其他三大行不良贷款率均出现下滑。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中,除了华夏银行外,不良贷款率均出现上升。出现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经营情况的分化,从过去一年官方的PMI指数看,除去个别月份,大型企业PMI均在50%的荣枯线上,而中小企业PMI则长期徘徊在50%以下。国有大行客户主要面向大型企业,所以不良贷款率未出现上升,而对于股份制银行而言,中小企业相对占比较高,其经营情况恶化,导致了不良贷款率的上升。从不良贷款分布来看,也主要集中在江浙地区。13年一季度,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出现温和上升,二季度,由于经济下行期的滞后反应,不良预期依然存在反弹压力,但整体处于可控范围内。

      就拨贷比来看,仅有4家银行达到管理层所要求的2.5%的拨贷比要求;但结合拨备覆盖率来看,银行业拨备覆盖率充足,达到315%,实际上拨备十分充足。其中如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北京银行等不良贷款率较低的股份制银行,为了迎合2.5%的监管要求,实际上计提了较多的坏账准备,使其拨备覆盖率均达到400%以上。我们认为2.5%拨贷比要求实际上没有考虑上市银行贷款风险的差异性,实行了“一刀切”,对于如兴业银行这种不良贷款率较低的银行,为达到监管要求计提更多坏账准备使其真实利润要高于报表利润。另一方面,我们发现平安银行拨贷比和拨备覆盖率均低于上市银行平均水平,存在拨备计提不足的问题,后续可能面临较大计提压力,将对其业绩造成一定影响。


      6、资本新规引导商业银行资金流向,部分银行需融资补充资本充足率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下简称资本新规)。

      资本新规出台背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货币供应量大幅扩张。银行业普遍存在追求存贷款规模和增长速度的现象,在加上近几年理财业务和创新业务的蓬勃发展,潜在风险正在积聚。资本新规的出台意在改变过去银行粗放式发展的局面,引导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向,加强对银行业风险的约束。

      从表8可以看出资本新规前后风险资产权重的变化。表内方面变化主要体现着:1.同业资产风险权重的明显上升;控制日益放大的利用同业资产出表风险。2.信用债券的风险权重上升;控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3.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权重下降;鼓励资金投资小微企业。表外方面变化主要体现在对于表外交易性账户资产全额计提;降低对于交易性账户资产配置,控制短期波动风险。


      从表9可以看到资本新规对于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的新要求:系统性重要银行(国有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要求分别为8.5%和11.5%,其他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要求分别为7.5%和10.5%,并给与银行6年的过渡期。结合表10看各家银行13年一季度资本充足率,可以看出即便不存在过渡期安排,大部分银行也可满足资本新规对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按最终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仅2家银行不满足要求,是民生银行平安银行。不过2家银行今年均有融资补充资本的计划,其中民生银行获准发行200亿元的可转换债券,平安银行也计划向平安集团定向增发200亿元。总体看来,资本新规对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并未给上市银行造成过大压力。



      7.互联网浪潮下银行业面临新挑战

      伴随着阿里巴巴集团下的阿里巴巴、淘宝网带来的网络购物潮流,以支付宝为首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巧妙的在银行与用户间设了一道“信用支付”的门,成就了其强大的用户信息资源和丰厚的沉淀资金。阿里巴巴对金融业的野心不仅在第三方支付,更在于利用自身客户优势推出阿里巴巴小额贷款与银行争夺贷款、推出余额宝抢夺银行存款。对此,马云也放出豪言: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

      但实际上就短期而言,我们认为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对于银行业的冲击仅仅体现在第三方支付上。就存贷款业务而言,阿里所切入的小微信贷客户信贷数额较低,为几万元或几十万元,与银行业至少数百万元的企业贷款门槛并不重叠,不存在争夺贷款的问题。阿里小微信贷充其量是对于银行业无法覆盖的小微客户的一种补充。至于余额宝的存款之争,更是无稽之谈。从余额宝的模式看,仅仅是利用支付宝中的余额购买可以随时赎回的货币基金,其性质属于投资,与存款性质不同,且通过银行也可以购买相应的货币基金,余额宝并没有绝对的竞争优势。

      综合来看,短期内,互联网金融对于银行的冲击微不足道,对银行的业绩也不构成影响,其出现对银行而言是一种提醒,在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下,银行如何利用技术更新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是未来银行业值得思考的一个议题。

      8.未来银行业危与机的思考

      银行业面临的危机:1)宏观经济增长放缓,货币政策收紧。随着改革的深化,人口红利等优势消失,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已开始出现增长放缓,GDP增速回落至7%-8%之间。加之新届政府货币政策转向收紧,对银行盈利都造成了一定冲击。2)利率市场化的推行,加剧行业变革。我国利率市场化一直在稳步推行,今年以来,来自高层有关利率市场化的声音也越来越多,市场普遍认为未来利率市场化进程将加快,这必将对银行业净息差造成不利影响,也将改变过去银行单纯依靠扩大规模就能实现盈利增长的模式。3)直接融资的加速发展,对传统信贷将造成冲击。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编制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了到“十二五”期末,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提高至15%以上。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直接融资比例将会扩大,对银行业传统信贷业务造成冲击。4)日益严格的监管。2013年上半年可谓近年来最严的银行业监管季。年初新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实施,紧接着《关于下发关于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等一系列监管措施出台,都对银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银行业面临的机遇:1)互联网新技术带给银行业的新改变。如网络银行等支付手段降低了银行业传统的柜台办理业务成本、客户信用数据库的扩充降低了银行业潜在贷款的风险。2)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将不断扩大。随着随着居民财富的积累,个人对于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显著上升,储蓄存款向基金、保险和银行理财产品的转移将不可避免,银行不仅可以提供理财服务,而且作为基金和保险产品最重要的分销渠道,必将在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升级中持续受益。3)资产证券化的推行。从国际经验看,资产证券化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从80年代到2008年,美国MBS市场几乎从0发展至7万亿美元,证券化比率从10%上升至60%多。资产证券化将帮助银行业绕过存贷比等监管要求,其高流动性特点也能降低一些基础建设贷款的风险。

三、盈利趋势

      受益于信贷规模的扩张、中间业务的继续增长,2012年银行业仍保持了不错的增长。就我们所涵盖的13家上市银行的统计汇总来看,2012年全年其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0247万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823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8%和17.5%。但相比于2011年30%以上的利润增速,2012年银行业业绩增长实际出现了较大放缓。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净息差增长缩窄。受11年加息滞后影响于12年中期达到阶段高点后,由于降息及存款浮动范围扩大而环比下降,年末平均净息差较11年末仅上升1BP,而11年上市银行年末平均净息差较10年有18bp的升幅。二是中间收入增长大幅放缓。由于12年初由于银监会“七不准”对于银行业存在的部分乱收费现象进行整顿,对传统的业务手续费收入造成较大冲击,12年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平均增速由11年的36.5%放缓至12.1%。

      13年一季度,13家银行业的业绩增速出现进一步下滑,实现营业收入和扣非后净利润总计分别为5161亿元和242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9%和13.8%。净利润增长放缓主要受到净息差进一步下行影响,一季度上市银行平均净息差下滑8bp。即便银行业业绩增速出现下滑,但仍占据A股上市公司利润的大半。据W IN D统计数据显示,2469家上市公司2013年第一季度共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00亿元,同比增长10%。在这2469家上市公司中,16家上市银行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就达到了3071亿元,占到了所有上市公司净利润的55.8%,同比增长幅度则达到了13%。社会大部分财富最终均归入银行的口袋,颇有鲸吞其他行业利润,有多吃多占之嫌,社会怨声不绝于耳。但这种不合理的利润分配模式何时能够终结,以何种方式终结,目前还颇难看清。

      对于二季度和下半年银行业的盈利趋势判断,我们认为在央行偏紧的货币政策下以及多项监管新规的出台下,银行业业绩增速可能出现进一步下滑。至于业绩增速是小幅缓慢下滑还是大幅下降,则将取决于央行对于流动性紧度的把控以及监管政策的执行力度。可以遇见的是,未来来自信贷收紧、利率市场化、监管更加严格等多方面压力下,银行业想要整体实现过去业绩的高增长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就今年而言,综合目前各项数据、监管政策以及市场各机构的分析及预测,预计13年上市银行的净利润同比增长在10%-12%左右。


四、证券市场表现及估值

      以沪深300作为参考指标,其指数在近1周、近13周、近52周的涨跌幅表现分别为4.71%、-6.1%和-4.08%,而同期银行业指数涨跌幅表现分别为5.06%、-4.03%和10.13%,可以看出在3个时间区间内,银行股表现均要优于大盘。特别是将持有时间拉至52周,银行股相对于大盘表现更加明显,不仅取得了10.13%的正收益,相对收益更是达到14.21%。银行股市场表现如此优异,实际上是市场对于银行盈利能力充分的正面肯定,特别在其他行业表现不佳的情况下(如上文盈利趋势部分所提,一季度银行盈利占上市全部公司净利润的55.8%),这种正面肯定往往随着时间区间的拉长而愈加强烈。

      结合个股表现来看,国有制银行股价波动较小,其中业绩增长稳定,增速在国有银行中又相对较高的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股价表现相对较好,不仅52周内取得不错的涨幅,且3个时间区间内股价走势稳健,均取得正收益,一如其稳健的经营风格。股份制银行中的佼佼者如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等,由于其更强的盈利能力、更高的业绩增速,股价表现也更为强劲,近52周股价涨幅分别高达69%、32%和24%。但监管政策频频施压,特别是对于同业业务监管的加强,造成了市场忧虑情绪的积聚,特别是6月末央行对于流动性收紧,引发的“钱荒”成为市场情绪爆发的导火索,上述几家股份制银行股价均出现大幅下跌,导致其近13周股价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但这些股份制银行有别于国有银行的另一个特点的股价弹性大,所以在近期政府高层释放出维持经济增速的言论,市场对于货币政策持续收紧的担忧打消,3家股份制银行均强势反弹,本周股价涨幅在10%以上。



      再谈估值,银行的估值一直是市场上讨论的热点,焦点也主要在于银行股估值是否被低估。讨论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两个角度来看:从一般财务角度看,上市银行股的PE中位约在5左右,最高的兴业银行PE也不过为6.6,而最低的浦发银行PE仅为4.4;PB的中位约为1,多家银行股价跌破净资产。从这个角度看,投资银行股仅需5年便可收回成本,且投资的成本几乎与银行净资产相当,还未包含其净资产低估成分(各大银行在繁华地段所拥有的地产实际价值要远高于账面价值),提供了非常大的安全边际。无论怎么看,银行股的价值都被低估了。但从另一方面讲,银行股低估值也蕴含一些合理的理由:1)对于银行未来业绩增长放缓的担忧。如上文所提,信贷增长放缓、监管力度加大和利率市场化等因素都可能造成银行未来业绩增长的进一步放缓。而且,这种放缓的底线在哪里,目前仍不十分确定;2)不良贷款风险的低估。市场有一种声音认为,实际上银行的不良贷款风险要远大于报表中所披露的值,这种不良贷款风险包括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表外信托等。而这些对不良贷款的估计一旦成真,其对未来银行也盈利的冲击,目前是无法估计的;3)市场情绪偏负面,其中有包含市场风格轮动中,市场对大盘股的厌倦。

      可以说上述关于银行估值的两种看法,各自都有道理,但影响估值最根本因素仍是银行业未来盈利的成长性。可预见的是虽然银行业盈利增速未来将有所放缓,但未来3年保持平均10%-12%增速的可能性较大,对应目前银行的PE水平,确实有吸引人的地方。

五、公司点评

      建设银行建设银行是我国第二大商业银行,于2005年和2007年先后在香港联交所和上海证交所上市。截止2012年末,公司总资产13.97万亿元,拥有分支机构超过14000家,包括包括总行、38家一级分行以及300家左右二级分行。近3年建行净利润(扣除,下同)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2%,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20%,净资产年复合增速也达到19%,增速在国有大行中排名首位。13年一季度,建行并未像其他银行一样出现净利润增长放缓,而是在中间业务的推动下,净利润同比增长15.4%,较12年业绩增速还提升1个百分点。且资产质量良好,一季度不良贷款余额仅小幅增长4.2%,不良贷款0.99%,环比持平;核心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92%和13.63%,远高于8.5%/11.5%的监管要求。此外,建行价值也颇受市场认可,近52周股价上涨21%,居国有银行首位。目前其成长动能指数为1,PE仅为5.5倍。

      民生银行民生银行是国内首家主要由非公有制企业入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先后于2000年和2009年在上海和香港上市。截止2012年末,公司总资产达3.21万亿,拥有分支机构702家,员工4.7万人。近3年民生银行净利润(扣除,下同)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5%,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35%,净资产年复合增速也达到23%,在股份制银行中居前。13年一季度净利润增长虽有放缓,但仍高达24.7%。公司价值也得到了市场正面的肯定,近52周涨幅高达69%,远超越其他银行同期股价涨幅。即便如此,公司PE也仅为6.6倍,结合公司不错的业绩增速,PEG仅为0.42。公司未来2年股价的预期空间在22-28元,以公司目前股价来看,具有较大的上移空间。但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有关同业和非标理财产品的监管,对公司影响相对其他银行而言可能更大,对业绩也可能造成一定影响,但综合而言,公司仍是银行股中的优质标的。

      另外,浦发银行兴业银行亦是银行股中不错的配置候选。假若你是一位中长线投资者,又有恰当的操作纪律,把银行股作为投资组合中的适量配置之一,应该不会有大错。

归档文章/报告:
  • 行业分析

咨询电话:+86 755 3301 1771      服务邮箱:admin@gupiaoguzhi.com

免责声明:本系统根据市场公开信息整理生成,仅供参考,不具推荐和投顾功能,投资者风险自负。本站所有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07-2024 中股(深圳)投资研究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02172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