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首页>行业>行业新闻>共享单车涨价合理吗?行业里正在发生一些新变化

共享单车涨价合理吗?行业里正在发生一些新变化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2019-04-11成为付费会员|欢迎免费试用

       共享单车涨价了。


  一段时间以来,多家共享单车企业陆续表示,将调整北京地区的用车价格:小蓝单车的起租价从每30分钟1元上涨为每15分钟1元,超出后每15分钟0.5元;摩拜单车的上涨幅度与之类似;哈罗单车的用车价格由每30分钟1元上涨为每15分钟1元。如果以1小时的使用时长计算,小蓝与摩拜的收费为2.5元,哈啰为4元。还有部分地区用户发现,哈啰单车的包月价格也有所上涨,涨幅为3元。此外,有消息称,此次涨价很可能从一座城市向其他城市铺开。


  面对涨价,不少用户不乐意,认为“市场成熟了,企业就开始涨价。”还有用户表示,如果涨价超过公交车或地铁的费用,就不会再选择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涨价,到底合理吗?


  涨价会影响用户吗?


  用户自然不希望涨价,可业内人士有不同观点。


  “可以看到,同样是涨价,共享单车和其他出行方式的方式就不一样——不是提高起租费,而是维持原有的起租费但缩短使用时间。这与共享单车的使用方式有关,因为共享单车要解决的是‘最后一公里’问题,按照正常的骑行速度,15分钟大约能骑行1.5公里,如果骑得快一些,可以骑行2公里,能基本满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需求。如果用车时间超过15分钟,说明用户的目的地较远,此时共享单车未必是最佳选择。”长期关注共享单车行业的私募基金分析师陈浩觉得,共享单车目前的涨价方式是希望用经济杠杆充分发挥单车在“最后一公里”上的作用,减少不够合理的单车出行方式。


  “比如,有的用户上下班距离在三公里左右,本来乘坐公交车或地铁,但发现共享单车价格较便宜且骑行路程长度能接受,就开始骑共享单车。这么做虽然无可厚非,但与共享单车的设计初衷还是有所背离的。在共享单车行业最疯狂的时候,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有些骑行需求不是必要的,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激发出来,导致共享单车企业为了满足所谓的‘需求’而过量投放单车。”陈浩认为,共享单车行业已经进入冷静期,不论车辆总量还是用车目的都需要调整。按照目前共享单车企业的的调价方式看,并没有太多的不妥。


  哈啰出行相关人士则就调整价格进行了回应,表示“我们通过后台大数据分析,大多数用户的骑行时间都在15分钟以内,调价对绝大部分用户没有太大影响。”该人士表示,从哈啰单车的数据看,15分钟内的短时订单约占所有订单的七成,对于超过15分钟的行程、尤其是长达1小时的骑行,可以选择月卡,“不同地区的月卡价格不同,最低的只要9元,骑行3次就能回本。”该人士还表示,调整价格的本质是提供差异化、多元化的定价策略,以满足不同用户群体和不同区域用户的实际需要,而且不是只涨不跌,“比如针对校园用户,我们考虑在未来降低他们的用车成本。”


  比涨价更重要的是精细化运营


  更多的业内人士认为,涨价是一个信号——共享单车行业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不论是政府管理还是企业生存需要,只有精细化运营,行业才能继续发展,用户也才能长久获得共享单车带来的便捷。


  陈浩指出,“亏本”是共享单车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作为重资产行业,共享单车有高昂的生产和维护成本,虽然有企业计算过,通过合理投放和充分周转,共享单车实现单辆车的收支平衡并不难。但由于早期投入大,行业竞争又激烈,加上投资方压力,“收支平衡”的结果不能令共享单车企业满意。然而,共享单车行业目前为止仍旧没有“赚大钱”的盈利方式,所以对企业发展来说,“开源节流”、“精打细算”变得更加重要。


  摩拜单车相关人士也表示,他们越来越注重对单车的精细化运营,“比如,上海对共享单车的额度管理很严格,我们能做的就是严格遵守额度管理,不增加新车,但仍旧要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骑行体验,增强用户黏度。”他表示,一是企业加强对旧车的维护,“我们的车型本来就是经过严格测试,以满足长期使用需求,而现在加强维护能减少人为破坏、减少提前报废,这对企业控制成本很重要”;二是那些无法继续服务用户的旧车虽由新车替换,但旧车也会进入可再生流程,既减少对环境的压力,也把可回收利用的零部件和各种材料用起来。


  业界专家则认为,从政府管理的方式看,不少地区奖惩并用,也有利于推动企业实行精细化运作。


  例如,厦门市近期公布了区域内共享单车运营情况的考核结果,并按照考核成绩分别给予摩拜、哈啰、青桔7.5万辆、4.5万辆和1万辆的投放份额,此外还有3万辆投放份额将根据企业运营水平作为奖励。而ofo小黄车和赳赳单车因考核排名靠后,没有获得投放份额,恐怕将退出厦门市场。


  无独有偶,广州、深圳、南京、杭州、合肥等城市也多次公布共享单车考核“成绩单”,并将考核结果与共享单车总量管控挂钩。比如,杭州去年把考核结果作为控制企业投放规模的主要依据,以连续四次考核第一的摩拜单车减量为基准,其他品牌的削减比例依次递增10%,全年减量近50万辆车。再比如,《深圳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方案》提到,若运营企业累计三次服务信誉考核不合格或整改后仍不合格的,将被政府主管部门撤销许可。


  有的城市还在坚持总量管控的前提下,推动企业进行服务升级。比如,杭州交通运管部门表示,今年对共享单车企业的考核重点将从车辆减量转移到车辆更新置换上。工作人员将在路面随机抽检车辆新旧程度,将车辆质量也计入到考核当中,促使企业做好更新换代。


  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顾大松认为,政府部门的这些做法是鼓励共享、限制任性的有效措施,“共享单车进入城市需要准入机制,而且要实行动态调控。动态调控必须有一个机制来进行,根据运营水平奖优罚劣,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精细化管理举措。”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洪洋也认为,通过考核来奖优惩劣,不仅能实现总量管控,而且能督促企业提升管理水平、进行精细化管理。他觉得,共享单车竞争已经进入下半场,由几家企业展开有序竞争是比较合理的状态,“政府的有效监管和考核、企业基于自身发展调整经营方式、不同企业展开有序竞争,最终能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归档文章/报告:
  • 行业新闻

咨询电话:+86 755 3301 1771      服务邮箱:admin@gupiaoguzhi.com

免责声明:本系统根据市场公开信息整理生成,仅供参考,不具推荐和投顾功能,投资者风险自负。本站所有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07-2024 中股(深圳)投资研究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02172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