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首页>宏观>宏观新闻>IMF:债务是全球金融稳定挑战,再平衡经济增长模式乃中国首要任务

IMF:债务是全球金融稳定挑战,再平衡经济增长模式乃中国首要任务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2018-10-11成为付费会员|欢迎免费试用
        10月1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最新的10月《全球金融稳定报告》(GFSR)。报告称,全球金融稳定的中期风险仍然较高,对新兴市场抗冲击能力的担忧、贸易局势升级、政治及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发达经济体货币正常化进程超预期均会使得全球金融风险骤增。此外,高企的债务也是全球金融稳定面临的关键挑战。

        IMF财务主管加斯帕(Vitor Gaspar)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表示,中国财务净值在新兴市场国家中最优,推进经济增长模式再平衡是中国的首要重任,对中国乃至全球都至关重要。

        债务是关键挑战

        在IMF看来,主要存在四种可能导致金融稳定风险骤升的因素:面对外部“逆风”,对新兴市场的抗冲击能力和政策可信度的担忧日益增加,可能导致资本进一步流出以及全球风险厌恶情绪上升,冲击到更广泛的全球风险资产市场;贸易紧张局势升级到系统性水平,可能对全球增长构成进一步的风险:例如欧元区债务问题、英国脱欧谈判破裂等政治和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可能会对金融市场信心造成不利影响;发达经济体超预期的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可能导致全球金融状况的突然紧缩。这种紧缩可能由产能受限导致的美国通胀超预期引发,影响因素包括例如顺周期财政政策或进口关税增加。新兴经济体也将受到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溢出效应的影响。

        报告强调称,高企的债务是全球金融稳定面临的关键挑战,“各国和各部门的债务水平显着上升。金融危机后实施的非常规货币政策旨在缓解金融状况并支持经济复苏,然而,非金融部门(政府、非金融企业和家庭)债务总额的增速远远快于经济增速。拥有系统性重要金融部门的国家的非金融债务总额目前达到167万亿美元,占GDP总量的250%以上,而2008年时为113万亿美元(占GDP的210%),高企的债务使非金融部门对利率变化更加敏感。”

        具体而言,美国公共部门债务风险不断累积;欧元区的企业杠杆和国家杠杆持续提升;其他发达国家各部门的杠杆率也大体中等或偏高,家庭部门的杠杆率“鹤立鸡群”,尤其是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北欧国家。在新兴市场国家中,信贷质量依旧是主要问题,新兴经济体企业部门的风险债务占所有债务的比例高于其他区域,银行不良率提升也会影响银行资本化水平。


        加斯帕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表示,2017年全球债务已达到182万亿美元,创历史记录。“可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数据,我们认为需要强调的一个角度是,金融危机前十年,发达国家私人部门债务迅速积累,而公共部门债务占GDP比重相对稳定,而金融危机后十年,这一情况发生逆转,私人部门债务企稳并下降,而公共部门债务占GDP比重反而迅速攀升。”而新兴市场总债务在金融危机后十年内持续走高,主要由私人部门债务上涨驱动,而公共部分债务相对稳定,而这恰恰与金融危机前发达国家的情况一致。

        此外,对于银行部门,报告称,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银行业对资产负债表进行了加固,拥有了更高的资本水平和更多的流动性,但全球银行系统的弱点仍然很明显——家庭和企业部门的债务增加使一些国家的银行不得不面对一些偿债困难的借款人;一些国家负债累累,而央行又大量持有政府债券;一些商业银行还需面对不透明资产和非法资产,或依赖外币资金。

        金融情况分化,新兴市场脆弱性凸显

        报告介绍称,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状况正发生分化,发达经济体维持宽松,而新兴市场则有所收紧。


        受此影响,新兴市场和边境市场脆弱性凸显。 “高额外债是脆弱性的根源。”IMF介绍称,新兴经济体的经常账户失衡自2013年以来总体下降,中国和石油出口国的经常账户盈余缩小,其他国家(如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和南非)也缩减经常账户赤字。然而,此前宽松的全球金融状况导致外部借贷急剧增加,外债增长速度远快于许多新兴市场的出口增长。如今,外债相对于出口水平过高的国家现在约占新兴市场(不含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40%。高额外债加之相对较弱的外储覆盖水平使这些国家在遭到外部冲击时额外脆弱。

        展望未来,报告称,新兴市场的外部环境可能仍将面临挑战:随着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加快,新兴市场可能面临投资组合流入资金减少的局面。如果全球风险情绪急剧恶化,资本外流可能会加剧。


        鉴于此,IMF建议新兴市场构建强大的外汇储备,并深化国内市场,增强其流动性,以此来缓冲外部环境带来的挑战和冲击。“但深化国内市场的速度也要注意,过快的深化也会导致经济和金融的不稳定。”

        再平衡经济增长模式是中国首要任务

        在同日发布的《财政监测报告》(Fiscal Monitor)中, IMF通过审视占全球经济61%的31个国家的公共部门资产负债表,对其公共财富状况进行了评估,其衡量标准是财务净值。

        对于为何要用财务净值而非总债务来衡量国家公共财富状况,加斯帕在专访中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谈到公共财富时,重要的不仅仅在于你欠的债,也在于你拥有的资产。公共财富及其重要,在31个样本国家中,公共财富规模达100万亿美元,这些国家总GDP的290%。因此,妥善管理好如此大规模的资产,专业地管理风险,获取合理回报,使公共财富能够造福社会,是公共财政的头等重任。

        加斯帕认为,需要关注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中国正试图再平衡其增长模式,旨在从原本出口和投资主导型模式转变为消费主导型增长模式。正如IMF总裁拉加德近来强调的,中国需要更强调增长质量而非数量,“再平衡增长模式的关键词是可持续的、稳定的和具包容性的。重新平衡增长模式对中国自身和全球其他国家而言都非常重要。为了中国也为了全球,这一重新再平衡都必须成功。”他总结称。


归档文章/报告:
  • 宏观新闻

咨询电话:+86 755 3301 1771      服务邮箱:admin@gupiaoguzhi.com

免责声明:本系统根据市场公开信息整理生成,仅供参考,不具推荐和投顾功能,投资者风险自负。本站所有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07-2024 中股(深圳)投资研究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0217250号